【每周一学】 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
2025年4月30日
编者按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个根本,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、全局性、战略性重大问题,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,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为使全校师生进一步参悟透、领会准、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即日起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【每周一学】专栏,供全校师生学习。
一、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
兴国必先强教,强教必先强师,教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”。从“四有”好老师到“四个引路人”,从做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的统一者到成为“大先生”,他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充满殷切期许。
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,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、弘道追求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,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师队伍建设理论,勉励广大教师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。广大人民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以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躬耕三尺教坛,以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,以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明晰行动纲领,以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端正自我定位,以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回应时代关切,以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涵养大国良师,凝聚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泛共识。
二、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关心下一代成长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,并对于下一代的成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。
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孩子要拥有“四个自信”,成为新时代好儿童。3月5日,他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,并勉励教育工作者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‘四个自信’的孩子”。5月31日,他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,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、有梦想,爱学习、爱劳动,懂感恩、懂友善,敢创新、敢奋斗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。
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,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战略工作来抓,针对新时代青年工作,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、新论断,激发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挺膺担当。6月26日,他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,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,为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。他以“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”诠释青年人应有的精神状态,与他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嘱托一脉相承。通过青年力量涵养国家力量,反映了他对广大青年助推实现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。
三、以高质量国际教育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
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文明因互鉴而丰富,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,统筹做好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两篇大文章。以语言为纽带打造承载文化、技术的交流互鉴之路,形成跨越时空界限、语言阻隔,连接世界各国的多彩纽带,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,为不同文明的传承、发展、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力量。
中文沟通中外。1月,习近平主席在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时指出,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、学习中文,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。8月,他复信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“中国角”师生,鼓励更多马耳他青少年积极参与中马人文交流。
交流促进理解。5月,习近平主席复信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的中亚留学生,期待他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,弘扬丝路精神,讲好中国故事、中亚故事。他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·沁,鼓励她努力学习、追求梦想,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。7月,他在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,留学生们“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走访,提升了专业素养,深化了对中国的审计制度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”。
合作促进共商共建共享。10月18日,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,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跨越不同文明、文化、社会制度、发展阶段差异,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,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,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”。